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碗托是诞生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的特色小吃,百余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,人们的吃穿用度均发生了翻天巨变,但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碗托却丝毫没有因社会的发展而失色。它依旧生生不息,代代相传,成为了老镇别样的风采。
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大街小巷,碗托店几乎随处可见。傍晚时分,小乔碗托店内迎来了新一轮客人。一把小刀在碗托表面纵横而过,浇上一勺鲜美的豆腐热汤,再点缀几根苍翠欲滴的黄瓜,清新爽口的美味已然唤醒食客的味觉神经。百余年来,碗托对于老镇人来说,不仅仅是常规观念中的特色小吃,而是像习惯一样深入人们的生活中。
碗托店里坐满了人(王丽曼 摄)
“这个碗托是我们准格尔旗的特色,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吃,冬天吃热汤,夏天吃冷汤。有时候早点吃它,下午茶也可以吃它。”居民呼霞说。
说起碗托不得的不说当地盛产的小杂粮,由于地处梁茆山区,沙圪堵镇自古就有美稷城之称。其周边各个村社种植着大量优质小杂粮,而其中的荞麦便是碗托的主要原料。
“本地产的荞麦,去了皮以后就叫荞麦糁子。糁子就是碗托的精华所在,用它制作出来的碗托筋道、滑嫩。”碗托店老板赵三奴说。
每天凌晨4点,赵三奴和妻子便忙碌上了,他们准备好荞麦糁子,按照制作流程,历经几个小时的精心制作,上百碗热气腾腾的碗托新鲜出炉。配上提前炒好的豆腐臊子,准备好黄瓜、芝麻等配料,一天的生意便开始了。
“准格尔旗靠近山西、陕西,三个地方的人自古以来相互往来就较为频繁。尤其是饮食方面,碗托基本也是从那边传过来的。再融合当地的饮食习惯,就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碗托。”赵三奴说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饱蘸乡土气息的小吃,不仅拼构成老百姓味觉里的家园,更是一张张包含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。从追着小车吃碗托,再到如今坐在店里吃碗托,小小的碗托不仅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情,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点滴变化。如今的老镇沙圪堵,高楼林立、车水马龙,各种现代化企业相继落户,小小的碗托成为历史印记,默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。(王丽曼)
关键词: